方晶:China’s rising IQ (Innovation Quotient) and growth: Firm-level evidence

发布者:张美娜发布时间:2021-10-29浏览次数:358

 

文章名称:China’s rising IQ (Innovation Quotient) and growth: Firm-level evidence

刊发杂志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作者信息

方晶(4066金沙(中国)有限公司)

何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李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过去20年,中国的创新投入和经济产出都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中国企业(如华为和联想)持有的专利数量飙升,研发库存的快速积累,以及大型互联网和电信公司(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成功,使一些人得出结论,中国已经跃居世界创新前沿。另一方面,怀疑论者认为,中国大量的专利申请只是对政府设定的目标和各种补贴的回应。由于知识产权(IPR)保护不力,在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的国有企业的主导下,许多人质疑专利申请的快速增长是否是 虚构 的?还是代表着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真正变化?

       虽然最近的一些研究试图解开中国研发和专利爆炸性增长背后的原因,本文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中国的专利爆炸与实际生产力增长有关吗?这种关联是否因所有权的不同而不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具有政策和经济意义。因为它们为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如中国从投资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增长模型的过渡,以及过去的专利补贴计划对专利 质量 的影响--这里的质量是通过其与生产力的关系来评价的。此外,由于专利统计数据经常被用作衡量发达经济体的创新和研发成就的指标,我们的工作也为今后使用中国专利统计数据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我们的工作也为今后使用中国专利统计数据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即这些数据是否能够有意义地反映企业的创新和经济活动,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比较。和经济活动,以及如何与先进经济体的证据相比较。

       我们通过使用一个统一的数据集,将从中国国家统计局获得的企业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ASIEC)的企业生产和资产负债表数据合并起来,在企业层面上提出证据,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主要结果是,创新企业的专利存量(密集边际)和企业的初始专利申请(广泛边际)的内部变化都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有显著的正相关。然而,在1998-2007年整个样本期间,这种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这可能与中国不同省市相继推出的专利补贴计划有关。当这些由政府主导的专利激励措施到位后,与专利存量的特定变化相关的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就会下降。有点令人惊讶的是,与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专利存量的变化与衡量的生产力的提高有关,尽管它们在研发方面每花一元钱产生的专利较少。所有权类型之间的这种弹性差距在 2001 年后特别明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样本的最后阶段增加。我们的后续分析似乎表明,这并不是因为国有企业享有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或从政府获得更多的补贴,或在财政上受到的限制较少,或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受益更多。由于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专利弹性之间的差异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出现的,这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可能促成了上述观察。